文/廖之韻

 

談分手?先來玩個心理遊戲吧。如果一個掛在牆上乾淨的方形白板代表著你的內心,這個白板也就是你的內心世界範圍,然後在許多的造型磁鐵中,挑選三或四個代表代表你自己的圖案,把它們排在白板上,白板愈上方表示愈顯而於外的你;再從餘下的其他圖案中也挑選三到四個,代表你的情人,這時候,你會把代表情人的圖案放在同一塊白板中的哪些位置呢?還是,根本放不上去?

 

與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科魯中興主任討論分手議題,也順道做了這個小測驗,在心中,我們是怎樣定位自己和情人,以及是否讓對方進駐自己的內心,一個操作不難的小遊戲,卻激起心中陣陣漣漪,我們是怎樣面對愛情的呢?

 

談分手先從愛情談起

 

在親密關係裡,魯中興主任認為要談分手的問題,先要去檢視原來的愛情。他以為完善的愛情是如R.Sternberg提到的愛情三角理論,由親密(intimacy)、激情(passion)、承諾(commitment)三元素架構成一個正三角形的關係。如果一開始的愛情是完善的愛情,分手時免不了傷痛,但卻是「健康」的傷痛;如果愛情來得時候是建立於不對等的、非理想性之上,則愛情離去的時候比較容易出問題。正是要討論怎麼「去」,先要看看是怎麼「來」的。

 

關於非理想性的愛情,他舉出了幾個例子:(一)沒把對方當「人」看,而是像商品一樣來滿足自己,這是缺乏了尊重。(二)只是「看戲」,在兩人世界裡卻像一個旁觀者或立於一旁的導演,愛只是種感覺或是在一起做一些事,好比知道每一個音符是什麼,卻不知道旋律。(三)曾經失去過愛情,現在反而對愛情特別挑剔。(四)覺得自己不值得愛。以上這些愛的模式,不需要在分手時才來處理之後的問題,魯中興建議關係存在的時候,就應該尋求幫助,不僅是生理上的疾病要預防勝於治療,心理上的、情感上的也應該如此。

 

理想性的愛情,除了上述提到的愛情三元素達成平衡之外,再說得淺顯易懂一點,魯中興說就是雙方的認可以及在彼此的內心都占了一席之地,可以為了對方而去努力與投資。正如那個心理小遊戲,我們會把情人擺在內心框框裡的什麼位置,又是如何相對應於我們自己的位置?還是對方連個邊邊角角的位置都沾不到?「把別人放進去」是個讓人深思的問題。

 

出清痛苦存摺

 

無論是理想性的或是非理想性的愛情,分手的時候難免會引發焦慮、憂鬱、與憤怒這三種情緒反應。焦慮在於急得想要把失去的找回來,處於情緒興起的狀態;而憂鬱著失去了愛,有時也會造成失去自我價值的二次失去;至於憤怒,該說是對於失去的本能反應,但是憤怒卻是不能解決憤怒的。

 

對於分手,魯中興說明了幾個發生的步驟:原先是「情人眼裡出西施」,卻發現實際上的情人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,於是幻覺破滅,開始考慮要折衷理想還是各自互退一步,卻嘗試著要改變對方,等到改變失敗,戀情也漸漸冷卻了下來,這時候開始考慮要不要分手,以及如何分手……。在這些過程中,他說每一步都在累積著我們的「痛苦存摺」,分手後首先要處理的是我們要能面對自己的痛苦存摺,這說起來似乎容易,卻是最難做的一件事,如同創傷體驗,等到哪一天我們能真正面對「分手」,不再否認它是真實地發生了,那麼我們才有可能走出分手的傷。

 

分手後的第二個議題是我們需要能夠面對空虛。要去想:「我需要什麼?」在失去了原本可能是朝夕相處的另一人後,多出來的空隙要如何填補,在新的生活裡為自己找出另外的目標或是支撐生命的其他。

 

這些是當事人的自我療傷,而在一旁的親朋好友呢,又該如何幫助分手的人?魯中興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個傾聽者,能夠傾聽、聽懂,而不是泛泛的安慰。很多時候,人們需要的只是個能聽他說話的人,這樣就很足夠了。不過如果情緒反應超過了三個星期,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協助。

 

至於因為分手而引起的偏差行為,這些人通常有著自戀、反社會或是控制欲強的人格特質,如同前面提過的預防觀點,魯中興還是認為不該在分手時才尋找治療的方法,要及早預防,才不會只恨當時已枉然。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